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聚焦 Focusing

“在比较中前进的中国哲学”高端论坛 暨第二届比较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2016-12-06 15:37:45 浏览次数:

20161119日至1120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在比较中前进的中国哲学”高端论坛暨第二届比较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和哲学学院召开。今年是武汉大学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此次高端论坛暨学术研讨会是一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日本郡山女子大学、台湾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及武汉大学等海内外院校与学术单位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111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珞珈山庄举行。哲学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主持会议。院长吴根友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广义的现代中国哲学出现、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这一进程基本上是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与对话的过程中展开的,并且作为方法与视野的比较哲学,有助于我们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和哲学的理性化的方式来思考全球化时代中的社会、宗教、文化与人生的诸多复杂问题。吴院长对近20年来中国哲学自我创新的新气象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并认为未来中国哲学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国固有的哲学传统和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深化对传统和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消化与吸收,同时还应该扩大比较研究的视野。吴院长还向大会发布了“比较哲学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今年获批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喜讯。

众多专家学者代表本单位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重建6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代表兄弟学院致辞,他称赞武大哲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独具匠心。认为比较哲学应当从大哲学的视野进行横向、纵向、空间、时间上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概念创新和义理创新。

日本郡山女子大学何燕生教授在致辞中怀念与感恩老一辈学者和他们创建的学术平台,探讨了比较哲学的意义和任务,期待珞珈中国哲学在比较中大跨步前进。

美国瓦萨学院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他非常喜欢武汉大学,认为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合作会越来越多,他会尽最大努力实现双赢。

 

在开幕式后的“专家发言与讨论”环节,孙向晨、唐正东、江怡、柯小刚、邓晓芒、陈立新、戴茂堂、李明辉等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8位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就“处在发展中的广义当代中国哲学”这一主题分为两组做了精彩的发言与讨论。发言内容主要包括广义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打破狭隘的学科分工、应对哲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冷静认识中国哲学在国际影响上的困境,使中国哲学参与到国际话语体系中去;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等。各位学者的发言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在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各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发言。发言的内容主要有对“比较哲学”本身的探讨,具体的比较研究,对比较哲学史的研究,中西启蒙思想与政治、伦理的研究,通过对西方哲学家的个案研究展示中西哲学的相通之处等。

 

在闭幕式上,4位青年学者做了探讨性的发言。有的强调了比较哲学的视野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有的强调了武大哲学明清启蒙思想研究的深厚传统,有的认为此次会议对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认为通过此次会议拓宽了视野,领会到了荆楚学术的深厚、自由和超拔。

最后,吴根友教授对会议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他认为“跨界”是比较哲学的本性之一,普遍性的哲学在落实到具体哲人身上时显示出每个人在哲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彰显了哲学本身的广袤性和囊括性。“跨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自身视野的局限性和哲学研究的无限性和丰富性。比较哲学涉及语言跨界与思想体系的跨界,它使学人在比较、对话与反思中不断地丰富自我,这正是比较哲学的魅力所在。(张业康 郑泽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