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聚焦 Focusing

又见珞珈山
发布日期:2016-10-14 16:00:08 浏览次数:

 

李世林

好友胡继森自重庆来,回武汉大学参加图书馆学系五七级五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我送他到珞珈山庄报到。车到山庄前停下,只见两边挂着横幅,一幅是欢迎中文系五七级的同学,一幅是欢迎图书馆系五七级的同学。心想,要是我们哲学系五七级也能一起聚会,该多好啊!我俩环顾四周,有些熟悉起来。继森说:“这里就是原来水工实验室一带嘛!”啊!珞珈山,半个世纪后我们又来到了你的身旁。遥想当年,各系新生进校,都暂住在这山麓的水工实验室里。室内宽大空旷,方便安排。这个过渡期住了多久,不记得了。只记得有天夜里一个同学发梦魇叫了一声,其他睡梦中的同学也跟着“喔”了起来,其场景够“壮观”的。临到毕业时,我们又住进了水工实验室,等待工作分配。每天早晨或傍晚,我常常漫步到阳台的拐角处,眺望长江大桥的灯光和桥头堡。面对九省通衢,离情依依。五年珞珈山,多么难忘的岁月啊,可惜没有留下“作别康桥”的诗篇。四十五年过去,如今城市到处起了高楼,远近的林木也郁郁葱葱地挡住了视线,站在故地的台阶上,莫说远望长江大桥,就是近看武大校园的全貌也不容易了。

五十年啊,校园旧貌换新颜,校友们也青丝变白发,相见不相识了。老同学聚会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相互辨认,叫出名字。结果,极少数人能认出或猜中对方,大多数人是张冠李戴,引起了一阵阵笑声。次日下午图系校友游校园,胡继森、王远良(也是我初中同学)、吴世宏(也是我高中同学)等邀我同游,受到他们热烈情绪的感染,我也就忝列其中,同他们一道故园寻梦了。

从珞珈山庄走下来,就清楚地看见行政大楼,大楼内宽敞的大厅,曾为电影《女大学生宿舍》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行政大楼前的大操场,1958年毛泽东接见武大等校师生就在这个地方。再往下面的露天电影场是我们提着小板凳去听报告或看电影的地方。五十年前会场上政治运动的口号声已经沉寂,晚会上某学长热情奔放的朗诵仍在耳际回荡: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1)那浪漫的神情,那“燃烧”的模样,让人兴趣盎然,久久难忘。往事历历在目,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的报告,中央乐团刘淑芬的歌声,连操场上黑人亚当斯手执伏虎旋转的身影也在脑海里浮现。(2)

过了人文科学馆,来到理学院旁,有几个人指着林间草地说:“当年我们就是在这个地方打铁的。来,站在这里照个相纪念。一边照相,一边怀旧,有说去长江边挑铁砂,运煤炭的,有说建土高炉,炼铁打铁的,许多往事成为叙旧的谈话资料。

来到闻一多先生像前,大家谈论起1958年下乡到浠水县饶兴礼的十月农业社,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特别是参加赛诗会,人人都要写诗,个个农民是诗人。大字报式的诗歌贴满农舍墙壁,用尽豪言壮语来表现试验田,放卫星,大跃进中的意气风发与头脑发热,杂然纷呈。回顾当年,征服自然,“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到如今,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感慨万千的同时,也为我们的进步感到欣慰。

图系校友们特地走进黄字斋参观,一个个寻找自己原先住过的宿舍,在门前摄影留念。这里当年是男生宿舍,现在住的是女生。有些女生了解这一行人是五十年前的学长后,热情地说:“只要你们不嫌室内凌乱,欢迎你们在室内拍照。”“不打扰了,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说完,老校友们轻步走出了黄字斋。

在老图书馆前,大家有说有笑,气氛非常活跃。一位校友出了一道题考考大家:“当年在校时,校园里早晨和傍晚各放的什么曲目?什么旋律?谁答出来了,我拿200元请客。”有人说是东方红,有人说不是。独有胡继森同学一边哼着曲子,一边击着节拍,手随着旋律在空中画出了波浪的形状。随后,许多同学齐声道:“啊,良宵。”胡继森说:“当年,我就是在广播台工作的。每天早晨我就在这个广播台里给全校播放音乐。”至于晚上播的什么曲子,胡同学笑而不语。

站在老馆前的地坪上,大家回忆起当年康生、陆定一、张闻天等来武大的情景。就是在这个地坪的台阶上,李达校长致欢迎词,接着请中央领导讲话。有位校友说,康生只讲了三句话。笔者作为哲学系学生,也在欢迎现场。我记得三位中央领导人相互谦让了一阵,最后还是由康生代表中央同志讲话。他讲了李校长是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养和影响了许多学生走上革命道路。他一直想向老校长学习,希望将来能来武大听李达老师讲课,等等。这些话在当时听来是得体的。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些漂亮言辞表现了康生的政客色彩。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武大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很红的,常常出现在人民日报或光明日报的新闻版面上。五十年的风雨征程,我们脚下这片沉甸甸的土地,为教育革命付出了多少代价,在存在与价值、实践与理论、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上,在为人做事做学问上,有多少深刻的经验教训啊!我们这一代人在历史变迁中,也经历了多么动荡、曲折的人生,有多少阅历和感悟啊!而今重访珞珈山,赞赏这里深厚的学术底蕴,燃烧的革命激情,开放的人文风气,优美的校园环境。珞珈山像北斗一样,吸引了各地学子的目光,一代一代的武大人又从珞珈山走向世界各地。今日珞珈山的景象,比过去更加苍翠,更加辉煌。

这群校友们退休前,不少人是全国各地一些大图书馆的馆长。今天来到母校,面对巍峨肃穆的老图书馆,依旧是那样亲切,那样敬重,那样虔诚。我们一行人在王远良同学的带领下,静悄悄地登上了图书馆的顶楼。在阳台上环楼眺望,辽阔的东湖,秀丽的珞珈山,尽收眼底。这阳台上留下了多少国内外政治家的足迹,也让多少文化艺术名人在此流连。李达校长曾说道:苏联的乌兰诺娃在阳台上激动得跳起《天鹅湖》来。

从图书馆下来,大家在西斜的阳光下纷纷拍照,集体留影,个别留影,广东的,湖北的,四川的,各种组合的留影,仿佛要把这次聚会定格在“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景象中。在这种聚会里,一切过去的误会、摩擦都成为笑谈,以往运动的伤痕早被前进的生活抚平。校友们仿佛回到伊甸园,这些银发顽童们,相互嬉戏着,逗乐着。他们之间不讲官大官小,不问钱多钱少;他们珍视的是友谊,祝福的是健康。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侃侃而谈。同时,又乐天知命,功成身退。

看到如此和谐欢乐的情景,我的心中油然地哼出了这样的歌词:

在这时,我们喜闻丹桂飘香;约来年,我们共赏樱花如云。

注:(1)见郭沫若:《炉中煤》

(2)亚当斯是从朝鲜战场来的美国战俘,我国政府让一些俘虏接受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