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名师荟萃 Demeanor

余景陶先生八十大庆寿序
发布日期:2016-11-06 19:31:40 浏览次数:

孔子曰:“仁者寿”,而佛以“无量寿”命名,庄子亦载华封人祝寿,足见寿之可贵,儒佛道三家之所同也。今若寿考之人,学贯中西,气节贞固,其才略能领导社会而转移世运,有如 余先生家菊景陶者,自愈可贵矣。湖北黄陂乃先生故乡,亦为宋儒二程昆仲生辰之地,其讲学之所,钓游之处,遗迹独存。明道先生寓居是乡之“春日偶成”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至今邑人皆津津乐道之,而志学如 先生之专,又出身书香世家,熏沐与其流风遗泽中,自尤感动而发奋也。

先生当幼学之年,犹是科举时代,四书五经系必读之书,并以读熟背诵为常;曾自道其六岁在家塾发蒙,第三年开笔作文,题目系《人皆可以为尧舜》;第六年腊月散馆之作文题目,又为《若夫豪桀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塾师之期许固殷,先生之颖悟过人,亦由此可见一斑矣。前清光绪三十一年即民前七年,停科举,兴学校,黄陂数年后始有小学两所,先生进其北路道明高等小学堂,雷堂长尊吾先生为当时名宿,亦学宗程朱,每逢孔子圣诞,衣冠自依清制,恭率全体师生向神主跪拜,用示尊师重道;惟学生年龄,迥异今日,有十五岁以内童子,亦有二十岁以上青年,同在一堂接受教诲,先生即以优秀而勤学见称矣。

黄陂毗连汉口,风气早开。前清既停科举,文人另谋出路,投新军当兵者多,故辛亥武昌首义,黄陂人实为中坚,风声所播,人皆发奋自强,适有邑中先陈时叔澄先生,自日本留学归,抱以教育救国之志愿。敦劝其尊翁陈宣恺蔡平先生捐资兴学获准,民国元年创办武昌中华大学,因系首义之区,负笈而至者,有南北各省青年;先生由故乡往学,七年毕业于其文学院中国哲学系,对于传统经学,先秦诸子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朝朴学,均研究有得;而在预科与本科各三年,受两人之教益最深,一为学长姚江学派大师刘凤章文卿先生,一为英文邹昌炽教授博士。曾记当年之月考期考发榜,先生名列第一为常,偶居第二,亲友传为佳话。日月不居,忽逾六十年,“每为后生谈旧事,始知老子是陈人”陆放翁已先咏之,先生亦以为然也。

先生在大学本科期间,曾兼任汉口民新小学教员,有前清道明同学任珊先生同负校务责任。大学毕业后,又兴清末民初两度同学之陈启天修平先生,同在本校中学部任教,并负责校务,不及两年,成为武汉新文化运动之重镇,但均因不兼容于守旧派,辞而他去矣。八年冬先生赴北平,就学北平高师教育研究科九年,因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兼教育家杜威博士来华讲学,并任北大与北高教师也。九年,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罗素博士来华讲学,在哲学上主张新实在论,在政治上极端重视个人。此两家之哲学,大体与我国儒家学术思想相通,故其学说颇受重视,其影响亦及社会矣。是故 先生将罗素所著《社会改造原理》,及重视精神生活,力辟自然主义与唯物论之德国哲学家倭铿所著《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两书,翻译问世,且采用直译法。因中英文之造诣俱深,既文从字顺,又不失作家愿意,由北平销路最广之晨报先登载后发行,引起社会之普遍注意,使人之思想一新。先生曾谓侯官严几道氏译书,讲究信雅达三者具备,彼之两种译本,雅不敢言,信与达自认不差,此所以“洛阳纸贵”也。十年秋,先生在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任教,旋因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专攻教育学与心理学,其学业益有卓越之成就矣。

十三年,先生应武昌高等师张校长继煦之聘,回国任教,讲授教育学。十四年应上海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达之聘,主持其一部分业务。十五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十七年在沈阳冯庸大学,十九年在北京大学、北平师大、及中国大学等校任教,均讲授教育学与心理学,又前在冯大兼授国文;由是驰誉南北著名学府,且人皆知其为青年党巨擘,青年学生请教者多,先生一勉以顾亭林与人论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之道,并谆谆于“出处、去就、辞受、取兴之辨”必须谨,更肯定知耻为修身之本,否则必然无行而不为善也。

二十六年七月对日抗战爆发,十一月国民政府宣告定都重庆,次年国民参政会成立,先生任参政员。抗战胜利,三十五年五月还都南京,次年四月国民政府改组,先生任国民政府委员。三十七年三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在南京开会,先生以代表当选为主席团之一,而后每隔六年集会一次,均系如此。是年五月行宪政府成立,先生又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三十八年来台湾寓居台北,以迄于今。平日发表发表拥护反共复国,辅弼总统。蒋公之言论极多,语重心长,载诸日报,使人读之翕然从风而服,且莫不赞叹老成爱国之忠也。

中国青年党为我中国国民之友,揭示“国家主义”,号召“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协同吾推行民主实证,誓不与共匪共戴三光。先生与修平先生同为开创青年党之元老,现系主席,早在民国十二年即著《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问世,平日爱国论文甚多,先后发表于《醒狮周报》及《醒狮月刊》。十九年在北平曾因党务入狱,为时不久,承合肥段公芝泉斡旋得解,由是 先生守志不阿,不挠不屈精神,愈受人重。故青年之贤才勃起,俊彦云屯,卒能屹立为吾之友者,先生之气节贞固,未尝不有关也。

先生之学,以明体达用,经世济人为主;因国文根底深厚,又精通英文,亦能好学孜孜不倦,能将中外古今各大家哲学触会贯通之,归纳于儒家而自成风格。且认定四书及诗、书、易、礼、春秋五经为中国文化之根本来源,曾分别著文提示诸经精义。是故赞助复兴中华文化运动,独具慧眼,主张研究经学,其方法如:“一、集合对经书有研究学者,编订经书纲领;二、举办经书讲习班,分别召训学校教职员;三、在大学增设经书课程,中学在公民课中,灌输有关经书常识”。诚能如此,则收效必大也。先生著作丰富,有前文所举翻译者二种,自著者一种;又能在大陆著有:《中华教育辞典》、《简易国文法》、大学用书之《教育原理》等数种。来台以后,因目力衰弱,经人笔记成书者有;《论语今解》、《仁者无敌》、《复兴爱的文化》等数种。近年因行路需人扶掖,非有必要,不出寓门,每日端坐默念《大乘起信论》,藉以习静养生,倦即休息。曾见其少年读英文,将“莎氏乐府”背诵如流,以今视昔,虽年力悬殊,而口诵心维则同,亦颇饶趣味,盖读书不能熟而背诵,终难体会读书之乐也。

先生原配陈夫人生育三子二女,一子一女陷匪区。长子傅朋留学美国,考进联合国任翻译,已逾二十年,媳黄雪图女士。少子傅弢博士,原任美国大学教授,现任台湾省立嘉义农专校长,媳陈幸女士。次女傅强博士,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任教,婿孙君明善在美任太空研究工作。至其孙儿孙女,内外成行,芝兰竞秀,气象光昌。惟陈夫人四十四年随先生赴美医眼疾,在美仙逝。继配黄夫人侍奉 先生克尽妇道,亲友皆称其贤能,诚积善之家也。

国历今(六五)年四月十八日岁次丙辰三月十九日为先生八十华诞,亲友咸主称觞上寿,先生闻而力辞,经亲友商定国历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十九日,假中山堂三楼国民大会代表聊谊会签名祝嘏,既符节约之旨,又足示敬老尊贤之诚意。同乡朋友以鄙人在清末民初亦为先生之同窗挚友,嘱撰此文;虽自斩文学荒芜殆尽而义不容辞,乃略抒耳见之所知焉。

 

中华民国六十五年三月 王修明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