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哲学学院现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其前身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创建于1922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3年至1955年,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前校长李达教授积极筹备恢复哲学系的工作,说服高教部,并延揽人才。1956年经高教部批准,武汉大学哲学系正式重建,当年招收了复建后的第一届学生。李达校长亲自兼任系主任达六年之久,并亲自授课。著名哲学家、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亦曾担任系主任。1996年12月成立哲学学院。1999年哲学、中文、历史、艺术等院系合并,组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恢复哲学学院建制。
现设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和美学与艺术史系(筹)。作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8个博士点,以上8个学科点和心理学9个硕士点,哲学基地班、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心理学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站博士后18名,在校博士研究生194名、硕士研究生153名、本科生375名。共培养各类人才5000余人。
■ 一流的学科体系
1981年,外国哲学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文科博士点授权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先后于1984年、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8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外国哲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哲学系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立项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历史学院和文学院共建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评估验收。2003年,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同时,学院独立承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子项目及与兄弟学院联合承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子项目获准国家“十五”“211工程”立项。2004年,中国哲学与外国哲学学科参与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创新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基地”两个项目获准国家“985”二期工程立项;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4个校级科研机构。
■ 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把发挥人才优势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不断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既有陶德麟、江天骥、陈修斋、萧萐父、杨祖陶、朱传棨、刘纲纪、雍涛、张巨青、唐明邦、李德永等全国著名的资深学者,又有汪信砚、何萍、赵凯荣、萧诗美、陈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萧汉明、郭齐勇、李维武、田文军、徐水生、吴根友(中国哲学),邓晓芒、朱志方、赵林、桂起权、何卫平、孙思、雷红霞(外国哲学),陈德荣(中西比较哲学),陈望衡、彭富春、邹元江(美学),段德智、麻天祥、吕有祥、宫哲兵(宗教学),徐明(逻辑学),童鹰、王贵友(科学技术哲学),张传有(伦理学),钟年、张掌然(心理学)等一批具有相当成就的专家,还有一批具有很大潜力的年轻教师,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哲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7人(其中5人为兼职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5人、讲师8人、助教4人。专任教师中,42人获得博士学位,12人获得硕士学位,其中,彭富春为留德博士,徐明、郝长墀为留美博士,陈德荣为加拿大博士;2人被遴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3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湖北省和武汉大学教学名师,4人被遴选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 一流的研究成果
学院在科研方面注重精品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康德、黑格尔著作的翻译与研究,明清哲学、儒学与当代新儒家特别是熊十力、冯友兰、徐复观的研究,莱布尼茨研究,托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翻译与研究,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美学史研究,哲学逻辑研究,皮尔士研究等居于全国前列,已经或将要产生精专之作。
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哲学系列教材22种。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级教学名师郭齐勇在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主持人李维武在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和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思想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国家级精品课程“西方哲学史”主持人赵林在西方哲学、基督教思想史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成果突出;珞珈特聘教授汪信砚在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哲学和环境伦理学领域成果突出;珞珈特聘教授徐明在哲学逻辑和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领域成果突出;珞珈特聘教授彭富春在美学的一般理论、德国现代哲学以及中西思想的比较领域成果突出;珞珈特聘教授朱志方提出经验主义的语言意义理论、集体主义的科学合理性理论引起关注;杨祖陶的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成果为学术界所公认;邓晓芒在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美学、文学批评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成果突出,杨祖陶、邓晓芒合译《康德三大批判》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宗教学学术带头人段德智是宗教学和西方哲学史(尤其是莱布尼茨)专家;心理学学术带头人钟年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等领域成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