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哲学人物谱 Character

田文军
发布日期:2016-10-25 17:00:53 浏览次数:

 

田文军,男,生于1948年11月29日(农历10月初9日),湖北省鹤峰县人;1970年8月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1973年12月毕业后作为研究生留校继续学习,1975年10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1984年报考武汉大学研究生,198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日本创价大学文学部研修;曾担任武汉大学哲学系系副主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等职务,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

学习期间,田文军有幸得到过武汉大学萧萐父教授、李德永教授、唐明邦教授,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朱伯崑教授的指教,在日本研修期间又曾得到著名学者池田温教授的指导。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使他在中国辩证法史、宋明哲学、冯友兰哲学研究等方面获得了多种认识成果,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冯友兰与新理学》、《冯友兰新理学研究》、《现代新儒家学案——冯友兰学案》、《冯友兰传》、《中国辩证法史》等,并先后参与多种学术著作的编撰工作,在各类报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
    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海内学术界均具有一定影响。其《冯友兰与新理学》、《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较早形成的冯友兰哲学研究成果之一。台湾的《书目季刊》评介《冯友兰与新理学》一书时认为:“本书虽然成书在冯氏逝世之前,但作者所引用的资料已经几乎包括了冯氏各阶段的思想,并加以深入的探讨,对于今日吾人全面评价冯氏的哲学工作,应有相当的价值”。《武汉年鉴》也曾将此书作为武汉地区重要的学术成果加以介绍。

《冯友兰新理学研究》一书增加了作者有关冯友兰哲学方法研究的认识成果,不论内容还是篇幅与《冯友兰与新理学》均有所不同。此书在武汉出版以后,《哲学研究》、《孔子研究》刊发过长篇评介文章,认为此书“将冯氏哲学置于剧烈的文化冲突和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辨析诠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对于冯氏哲学研究乃至整个现代哲学研究作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和贡献,对于清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启迪新思的作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冯友兰传》,则是他近几年来系统考察冯友兰的人生之旅与哲思历程的认识成果,学术界同仁认为此书在冯氏传记类著述中属“里程碑式”的著作,光明日报社编辑出版的《书摘》杂志曾对该书内容进行摘介。他有关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诸如《冯友兰文化类型说刍议》、《冯友兰人生境界论评析》、《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冯友兰共相说勾沉》、《冯友兰与文化保守主义》、《心河之水长流》等也曾为《新华文摘》、《文汇报》、《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思想》(日本)等多种报刊论及或摘介,其中《冯友兰人生境界论评析》一文曾获得全国冯友兰学术研究奖。在“冯学”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已使他成为国内外较具影响的“冯学”研究者之一。

在中国传统证思维的研究方面,以他为主要作者写成了《中国辩证法史》一书,此书为目前国内研探中国传统辩证思维较为系统的认识成果,得到了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教授的肯定。萧教授认为这部书稿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导向,把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按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等观点,剖判中国历史上辩证思维的成果,注意到以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为圭臬,借鉴、综合已有的研究论著而不盲从,自主权衡,取舍有方,在宏观立论和微观考史两方面,都务求言之有据,力戒浮明”,从而使书稿“承先以启后,有所开拓与创新”。在日本文化比较研究方面,他发表了《日本文化比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我所看到的日本文化》以及《日韩学者对儒学的再评价》等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同样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常念容阳秀美,难忘溇水情长”。他认为自己能从山清水秀的鹤峰,来到风景如画的珞珈山,徜徉于学术的天地,是自己的幸运。因此,他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认同“莫贫于无学,莫孤于无友,莫苦于无识,莫贱于无守”的人生信念,追求生活的真实与恬淡。目前他除了承担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方向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参与并独立承担着多项国家人文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科研课题,继续着自己的“书田”耕耘生活,以期对国家民族的学术文化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